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技创新

打造“1-2-3-2-1”科技创新工程

发布时间:2020-04-19    

【字体: 】 打印 收藏
围绕“强基工程、优才工程、创新工程、增效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高端科研平台、推进重大项目开展、完善人才梯队配置、推出战略新兴产品,打造“1-2-3-2-1”科技创新工程。
(一)打造1个国际一流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和开放发展,有效整合全国各类民航科技创新资源,成为国家级民航产学研用集聚核心、国际一流民航科技创新中心、民航“中国标准”制订发布平台、一带一路民航技术认证输出基地和民航核心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国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二)建设20个高端科研开发平台。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创建,建设20个一流的民航自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注重解决制约民航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扬优势补短板,强支撑增实力,打造民航科技完整创新链。除已建成的“四川省民航运行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民航机场信息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空管技术、适航审定、航空化学、电子信息、航空物流、航空安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航空材料、危险品航空运输等我所现有优势领域,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牵头组建更多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
(三)实施3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聚焦国家战略,面向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提前布局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遴选30个引领我所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技术攻关。除我所传统领域的新一代技术攻关外,加强优势领域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遴选和启动一批有行业特色、市场前景广阔、引领我所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同时积极开展行业重大标准研究。
(四)培育20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参照国家和民航局高端人才遴选和培养办法,完善我所创新团队培养体系。除已获批省部级的“机场场面运行智能化关键技术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民航机场协同运行与决策关键技术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和“民航机场航班运行与控制领域创新团队”外,在智慧机场、空管技术、航空电信、防火安全、适航审定、航空化学、航空物流、航空安全、通用航空、航空材料、危险品航空运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出20个以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或年轻博士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探索建立对青年创新团队科研经费的自有资金投入机制,使其成为我所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为我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保持和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五)推出1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品牌优势,形成10个面向新技术发展方向、促进创新型民航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围绕智慧民航建设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在智慧机场、智慧空管、航空公司运控、机载航电、新型航材等领域新产品开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机场智能运行系统、行李自动处理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和跑道外来物探测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加快对防跑道侵入系统、飞机除冰废水处理及除冰液再生系统、DCV行李处理系统、集成塔台、远程塔台、轻型航空座椅和餐车、手提式灭火器等新产品的成果转化工作,尽快投向市场。在相关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