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房屋建筑来讲,防水安全就是结构安全,防水有效就能提高建筑使用舒适性。《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以下称新国标)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于防水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建筑防渗漏对于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本文以防渗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简要阐述房屋建筑常见的渗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示范区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防渗漏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人们和防渗漏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我国基本建设高速发展,相关防渗漏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新型材料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防渗漏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其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①在耐久性方面。长期的渗漏会建筑结构产生腐蚀,降低结构强度,影响房屋的抗震性、抗压性,从而对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②在安全性方面。建筑结构长期渗漏,会使其内部含水率显著增加,加剧墙体内部钢筋、电路管线的腐蚀程度,导致墙体承载力下降、墙内电线短路或接触不良等,从而带来安全风险,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在美观性和舒适性上的影响不做赘述。
二、示范区建设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1、外墙防渗漏
对于砂浆的质量应形成出厂、运输、储存、检测、使用、养护全流程管理,形成可视化管理台账。多孔砖使用前进行供应商考察,材料进场后严格执行样品送检制度。根据新国标要求,外墙增设了防水涂料一道,这对外墙基层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管理中应重点控制。
2、屋面防渗漏
示范区项目屋面防水等级普遍为一级,根据新国标要求设计不少于3道防水层(原设计2道),施工时应注意新老规范的变化并做好技术交底。
屋面的防渗漏控制是相对容易的,施工前可采取闭水试验、雨季巡查等方式验证结构层的防水性能,我们把屋面的檐沟、落水口、天沟、阴角等部位作为重点把控,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各个环节组织验收和旁站,杜绝施工冷缝、模板变形、浇捣不密实。
3、卫生间防渗漏
同样根据新国标,卫生间防水做法和原常规设计做法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施工前应做好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作业人员惯性操作错误。卫生间精装修,我们采取“三层设防”:结构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降板和放坡(若有),确保位置和高度准确,防水施工前须作结构闭水试验(一道设防)。
防水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涂抹厚度、遍数,避免开裂,施工完成后应做好成品保护和二次闭水(二道设防)。瓷砖饰面层施工时也应做好防水保护,完成后还应做第三次闭水试验(三道设防),如此层层设防,可大大降低卫生间渗漏风险。
4、地下室防渗漏
新国标对于地下室防水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不仅增加了防水混凝土最小厚度,提高抗渗等级,并且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不难看出,地下室防渗漏绝对是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防水材料为辅的。但近年来还衍生出了许多防水新技术、新材料,在我看来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在众多实践中我们发现它根本就很难实现防水功能,就如示范区项目所采用的高分子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其优点是与结构层粘接密实,但缺点是硬度高,难施工,成品保护难,修复难。
倒建议将地下室防水管控重点放在结构施工上:
①混粘土材料进场时检查配合比。
②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和下雨天气,若无法避免则应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在施工方案中作为重点审查方向。
③合理优化设置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采取跳仓法施工,使混凝土自身伸缩有度、可控,有效防裂缝。
④二次振捣收面和养护,尤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应加强方案审查、技术交底和过程管控。
⑤地下室顶板覆土前严格检查疏水板材质量和施工质量,作为隐蔽验收的关键指标,覆土施工时控制施工荷载,严禁野蛮施工。
⑥强化监理旁站责任意识,关键工序严格管控。只有从技术、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管控,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下室渗漏灾害的发生。
作者:指挥部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