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通过专章论述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讲话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日益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选择。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凸显,行业转型升级“春潮涌动”。服务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建设,重点是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由“智”及“质”夯实航空安全之基,实现两“高”协同共进、相得益彰,更好保障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一、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到创新引领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深刻阐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首次运用“统筹”二字在两者间画上等号,将“两件大事”融为一体,为新时代做好民航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以及清晰的方向指引。随着我国航空网络不断完善,空中流量较之以往大幅增长,要发展更要安全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凸显。以高水平航空安全保障民航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统”得更高明、“筹”得更有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创新引领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十四五”时期,中国民航开始从“大”到“强”跨越,坚守安全底线、坚持智慧民航建设主线蓝图绘就、使命催征。2025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民航安全发展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重要一年,前进道路上,创新慢了就是落后,不够先进智能便只会被淘汰,不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及早地布局前沿领域、谋划未来科技,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也是靠前防范风险、筑牢安全屏障的压舱石。
面向新征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战略部署,民航二所确立了“领先双中心”目标,空管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的空管技术引领者”初心如磐。我们聚焦“高精尖”和“短平快”开展集智攻关,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加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民航空管的创新融合;我们专注基于信创的空管平台研发,前瞻引入AI管制关键技术,扎实提升空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我们积极构建民航AI大模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加快智慧创新步伐,致力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民航决策支持。长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探索应用新兴技术,全力打造安全可靠的空管服务体系,为民航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打好自立自强主动仗强化科技兴安
走过曲折而不平凡的艰难处境,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将科技自立自强视为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科技自立自强,强调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曾经,我国民航领域技术长期处于模仿和引进地位,国外IT产品几乎垄断市场,高度渗透到对民航运行指挥的各环节。新阶段之下,行业内外部环境和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因为技术受制于人而带来的“低端锁定”隐患已演化成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命门”。
促进行业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既是国策要求,也是民航二所的职责所在。身为智慧民航“主攻部队”一分子,我们驰而不息紧抓科研,持续深化高新技术开发,竭尽所能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我们秉持“立足行业、自主创新”价值理念,自信自强、锐意进取,自觉落实“科技兴安”工作要求,勇当国内空管技术先行者,促进行业领域由“跟跑”转变为“并跑”“领跑”;我们深汲技术创新之“源”,澎湃产业发展之“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经过不懈研究与努力,逐渐开发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我国空白、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产品,形成空管自动化产品链、通信监视产品链、智慧空管运行产品链以及低空服务产品链。
安全为要,发展为本。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民航的未来一定会安全更稳、效率更高、服务更好、发展更优,而这其中每一项都与我们自身的科技实力高度相关。实践一再证明,科技强则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高水平安全。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和工匠精神,向高处的更高处行进,“二所空管”已经做好准备。
三、激活新质生产力奋进智慧民航建设
自地方考察时首提概念,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系统阐述,到全国两会对方法论的进一步阐释,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磅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谈及科技创新,总是强调三个词: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与之有关的系列重大部署,对于新时期更好统筹高水平航空安全与民航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不懈推动带有“质变”特性的技术“上新”和成果“落地”,持之以恒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如今,川渝之于中国民航,举足轻重。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此生根,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使这里日益成为创新的“孵化器”、优质的“产业谷”。紧扣智慧民航建设主线,位于成都三岔湖畔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快步建成投运,以磅礴之势开启中国民航高新技术应用研发新局面。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循“新”出发,更要向“智”而行,同向发力深度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必由之路。当诸多自主可控的尖端技术、智能科技应用于航空飞行过程、服务于民航运输的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一场关乎安全问题、也关乎发展问题的生态重塑就会很快到来。
我们保持领先势头,不断加强技术研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空管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大力推进全局性、前瞻性重点科技项目,加码攻关机场群安全协同运行关键技术、民航全流程生产仿真平台,全面赋能智慧运行场景构建。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切实推进民航业重要业务和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替代进程,积极发力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研究,在塔台管制自动化、远程塔台和防跑道侵入等方面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促进突破提升。
我们完善发展体系,不断加强赛道开辟。“抢跑”低空经济,做深北斗通航服务,坚持以自身所能融入中心大局,搭建低空监视应用网络,细研低空协同运行产业化解决方案,认真建设低空智慧云平台,完善立体交通支持力度。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科技创新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无论是要发展还是讲安全,力量源泉都在于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规律贯通始终。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壮丽航程披锦绣,翻篇开新局,要干出新精彩。依靠智慧创新有机衔接“有组织科研”和“有目的研究”,中国民航必将开启更加光辉的历程,创造更加伟大的奇迹!(作者:民航二所空管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吴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