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text
首页/综合动态/二所新闻

新质生产力 | 大禹治“数” :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发布时间:2024-08-20

 

 2023年11月23日至24日,民航运行数据共享第四次联席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民航二所副所长赖从沛代表二所签署《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意向书,并与国航、东航、南航、海航、深圳航,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成都天府、重庆江北、西安咸阳机场单位代表共同签署《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合作协议》意向书。

 

 

 

2023年11月23日,民航运行数据共享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发布了《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合作协议》及其附件,民航二所成为官方唯一授权的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和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单位,正式面向全国所有机场、航司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服务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来自全国机场、航司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经有42家航司58家机场/集团旗下机场签署了服务协议。具体如下:

航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成都航空有限公司、苏南瑞丽航空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九元航空有限公司、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昆明航空有限公司、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金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中原龙浩航空有限公司、大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河北航空有限公司、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顺丰航空有限公司、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共42家。

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天府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旗下7家机场)、新疆机场集团(旗下26家机场)、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公司(旗下3家机场)、贵州民航集团(旗下11家机场)、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5家机场),共58家。

 

 

 

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是民航运行数据管理委员会牵头下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协议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民航运行业务驱动的数据资产化管理,对行业数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预先飞行计划、机场保障计划为代表的行业关键数据共享治理,打开了行业协同运行能力的天花板,是驱动民航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协同机制和流程建设的“根”,有望成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全国民航协同运行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基础数智底座。

接下来,依托民航运行数据共享专项任务“基于机场保障计划数据的服务平台项目”,民航二所将作为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持续开展民航运行数据应用研究。

一是持续探索民航运行共享数据应用场景,逐步扩大数据试点范围。例如,基于前序航班数据的地面保障资源精细化调度研究,为机场提供前站旅客及航班保障数据,特别是到港旅客分类统计及关键保障节点数据,将本站进港航班ETA起始预测的时间窗口由前站实际起飞提前至前站关舱门乃至更早的时间,基于ETA和实际客流实现机场地面保障资源智能调度,避免资源空耗,提升航班地面保障协同效率。

二是结合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IDC智创生态优势,打造行业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和民航关键数据科研验证的核心支撑平台。从基础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到通用技术组件、平台应用软件实现全链路信创适配与替换,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筑牢网络信息安全屏障,确保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结合IDC人工智能平台提供的一站式的模型训练服务,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通过构建业务大模型,实现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分析与预测,挖掘运行业务流程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方案,通过“数字底座+业务大模型”组合,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放大、叠加与倍增,持续推动民航数据资产变现和创新可持续发展,开启民航运控数据服务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