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text
首页/综合动态/二所新闻

划重点!新能源汽车出口物流新规,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发布时间:2025-11-04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出口 “新三样” 的重要成员,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但从 2026年1月1日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空运和海运将执行全新标准,涉及分类、电池、包装等多个关键环节。无论是车企、物流企业还是出口贸易商,都需提前掌握新规细节,避免影响货物运输。

 

空运:这些要求 1 月 1 日起执行

2026年1月1日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危险品规则》(DGR)第 67 版正式生效,以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驱动的车辆运输,需满足以下四大核心要求:

 

 

图1 IATA《危险品规则》

 

1. 明确分类:按电池类型划分 UN 编号

车辆需根据驱动电池类型,对应划分至以下 UN 编号:

 

 

图2 航空运输分类信息

 注:UN3171仅适用于以湿电池、钠金属或钠合金电池驱动的车辆,且电池已安装在车辆上。

 

2. 电池管控:荷电状态有严格限制

电池需先通过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 38.3 节测试,同时荷电状态(SOC)需按电池容量分档控制:

额定瓦特小时>100Wh:强制要求交运时荷电状态≤30%,或指示电池容量≤25%

额定瓦特小时≤100Wh:建议交运时荷电状态≤30%,或指示电池容量≤25%

额定瓦特小时>100Wh,且荷电状态>30%(或指示容量>25%):需同时获得始发国和承运人所属国批准,并按两国主管当局书面要求运输。

此外,所有电池必须牢固安装在电池盒中,做好防损坏、防短路保护。

3. 包装要求:分场景确定包装形式

包装需根据车辆状态和装载要求调整,核心是“固定、防意外启动”:

车辆无法保持直立必须装入坚固硬质外包装,且固定束缚,防止运输中移动损坏

所有包装需配备防止车辆意外启动的措施

车辆运行或安全所需的危险品,诸如灭火器、轮胎充气瓶等安全必需的危险品需妥善安装

含客机禁止运输危险品(参考 DGR 4.2节危险品表)的车辆,仅可通过货机运输

安装有防盗装置的车辆,如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需确保这些设备处于无法工作状态

4. 标记标签:识别清晰可豁免

以锂电池或钠离子电池驱动的车辆,需粘贴指定标签(如图 3 所示)。但如果车辆未包装、未被板条箱等完全遮盖,且能清晰识别,可无需粘贴标签。

 

 

图3 锂电池或钠离子电池标签

海运:IMDG CODE 新规强制执行

同样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42-24 版)将强制执行,新能源汽车海运需重点关注以下四点:

 

 图4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1. 分类调整:告别 UN3171,启用新编号

此前新能源汽车海运按 UN3171 分类,新规实施后,需根据电池类型按以下要求重新划分:

 

 

图5 航海运输分类信息

注:条目UN 3171仅适用于以湿电池组、钠金属电池组或钠合金电池组为动力的车辆和设备,运输时电池组装在车辆和设备上。

 

2. 电池要求:需通过专项测试

与航空运输一致,锂电池或钠离子电池必须符合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 38.3 节的测试要求,确保电池安全性。

3. 包装遵循:严格按包装导则 P912 操作

包装需满足 “防移动、防倾覆、保护电池” 的核心原则,具体按包装导则 P912 执行:

基础要求:车辆固定在强度足够、设计合理的刚性外包装中,防止运输中移动导致电池受损,同时避免车辆意外启动。 零件处理:可拆除车架上除电池组外的部分零件,方便装入包装

 特殊重量车辆(净质量≥30kg):

  a. 可装入板条箱或固定在托盘上

  b. 若能自主保持直立且能保护电池,可无包装运输     

  c. 易倾覆车辆(如摩托车):需在运输单元中加装紧固装置、外框等防倾覆设备

4. 标记标签:识别清晰可豁免

车辆需粘贴指定的锂电池或钠离子电池标签(如图3所示),但如果车辆未被包装、板条箱等完全封闭,不影响识别,则无需遵守 IMDG CODE 5.2 章的标记和标签要求。

 

核心要点总结

 

 
 2026 年1月1日的新规实施节点已临近,建议相关企业尽快对照要求,梳理现有运输流程,提前做好电池测试、包装调整等准备工作,确保新能源汽车出口运输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