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公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和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项目名单,民航二所申报的民航航班运行服务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成为全国民航首个国家级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先行先试项目,标志着民航二所在民航运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迈入国家级先行序列。
本项目由民航二所规划处牵头,电子公司联合信息公司、信息中心,在所科技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报:
项目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数据中心(IDC),打造民航首个面向应用的民航航班运行服务高质量数据集,通过“试技术、试支撑、试标准、试机制”,破解民航行业“数据孤岛”和“业务协同”难题,形成大规模、广覆盖、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体系,为全国机场、航司等用户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持。
试技术:筑牢数智基座,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项目融合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在数据安全方面,已实现持续运营592天超550亿条数据零泄露;在数据质量方面,构建行业首个具有业务态势感知和推理能力的领域知识图谱,补齐“数据业务化”鸿沟,实现基于业务知识和业务态势的智能化数据治理,数据平均有效率从71.97%提升至99.14%。
试支撑:深耕业务场景,完善数据运营闭环
围绕直接关系航班准点率、旅客上桥率等核心生产指标的业务场景,建立覆盖国内333家单位的高质量航空数据网络。已完成广州白云、成都双流、西安咸阳等多家机场的试点,平均放行正常率提升2%、靠桥率提升3%,大幅度提升民航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
试标准:践行数据标准,引领行业范式创新
基于数据应用实效反向推动数据标准革新,建立“实践-反馈-迭代”的标准验证闭环,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方面系统性响应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要求,支持开展《民航公共/共享数据资源目录清单》、《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等清单、标准的编制和验证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航协的标准互认,提高中国民航国际话语权。
试机制:夯牢运营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在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带领和支持下,依托民航运行数据共享联席大会和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展开实践,持续探索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建立了具有民航特色的数据授权和业务协同机制,构建行业级数据生态。目前,已与166家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完成全量数据引接,正积极探索建立基于数据流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基于贡献度的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未来,本项目将全面支持国内66家航空公司、261家运输机场和26家机场集团数据需求,每日提供超1.7万架次航班运行数据,覆盖99.9%以上国内航班。同时,依托民航“十五五”重点任务,推动与城市地面交通数据的深度融通,打造以枢纽机场为关键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为交通强国建设擘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