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二所电子公司旗下物流公司自主研发的旅客随身行李智能处理系统,历经三次迭代,形成模块化、系列化产品体系。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安检流程智能化、高效化与人性化。同时,系统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与文化自信。目前已在全国投用近100套,在兰州、西宁、银川、重庆等枢纽机场成功应用,显著提升运行效率与服务品质,交出智慧旅检的“西部高分答卷”,为同类机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智慧引领,重塑安检新体验
旅客随身行李智能处理系统是支撑建设“四型机场”智能化安检的核心装备。该系统与安检设备高效协同,实现对随身行李的精准、快速查验,完美诠释“差异化安检”与“智慧安检”行业趋势,可根据不同机场的实际需求快速定制部署。
系统以自动化过检和信息绑定为核心,支持人脸、登机牌、身份证等多方式身份识别,结合RFID技术实现行李图像、安检结果的全流程追踪,完成“人-筐-包”精准绑定。系统可自动分拣可疑行李,空筐自动回传循环使用,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极大缓解安检人员压力,优化旅客过检体验。
作为“智慧机场”与“无感安检”的重要装备,该系统已成为众多机场新建与改扩建项目的优选,持续为民航安检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文化赋能,敦煌韵律融入科技脉动——兰州机场的智慧实践
如果说技术的通用性是这套系统的基石,那么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则让其拥有了独特的灵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在此方面树立了典范。系统外观匠心独运地提炼了甘肃独有的文化符号——敦煌飞天的灵动曲线与黄河之水的奔放气势,将其转化为流畅的现代设计语言,让冰冷的科技设备成为传递甘肃深厚文化底蕴的温暖载体。
在技术创新方面,兰州机场凭借前瞻性规划,开创了多项行业先例:率先落地全国首个采用“共用复检线”结构的双通道旅检系统,极大缓解了高峰时段旅客拥堵问题;它也是国内首家实现所有旅检通道全面启用智慧旅检系统的机场,真正做到自动化全覆盖。该系统深度融合集中验证模式,通过无感识别技术,在旅客身份与行李信息之间建立精准、稳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
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系统峰值过检效率超过200人/小时,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显著,人包绑定率稳定在99%以上,使旅客尽享“即走即检”的流畅体验。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兰州机场成功解决了大型枢纽机场的效率瓶颈,在安全、效率与人性化服务之间实现了卓越的平衡。
人文关怀,高原机场的智慧典范——西宁机场的创新之路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工程作为青藏高原的核心空港,其智慧旅检建设则聚焦于高原环境下的特殊挑战与旅客体验的极致提升。机场立足实际,以科技赋能安全、以智慧优化动线,率先启用国内首套集成自动供筐功能的下层复检系统,成功实现自动供筐与隐蔽复检一体化运作。
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量人体工学和旅客隐私:自动供筐功能可无声、平稳地为旅客推送行李筐,避免弯腰俯身的不便;复检流程被巧妙安置于下层空间,既杜绝了开箱检查时的尴尬与拥挤,也极大提升了现场的环境整洁性与秩序感,彰显出技术背后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西宁机场的成功应用极具行业里程碑意义。这是国内首次在高原机场大规模部署智慧旅检系统,充分验证了其在特殊环境下的高度适应性与可靠性,填补了高海拔地区智慧安检建设的空白。该实践不仅显著提升安检效率、降低误检率,更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原环境的智慧安检建设标准与运维模式,为其他同类机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展现出中国民航在高海拔特殊环境下的技术创新与卓越运营能力。
如今,在兰州机场与西宁机场,智慧旅检系统于细节处体现科技的温度,在高效中传递文化的魅力。对于旅客而言,变化是直观而温暖的:不再是排着长队焦急等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仿佛被精心编排过的、流畅而从容的出行体验。未来,这套融合自主智慧、地域文化与人文关怀的系统,还将在更多机场落地生根。它不仅是旅客便捷出行的保障,更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文化自信的“空中门户”。以创新为笔,以科技为墨,它将持续为中国民航的高质量发展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