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确保施工工地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探讨了利用多种先进新技术来保障施工工地安全的具体方式与途径,涵盖了智能化监控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显著优势以及在当前的应用状况,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提升施工工地安全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导。
一、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反复叮嘱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法治建设、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
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必须落细落实。每一起事故都深刻警示我们,企业永远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内因和根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只有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中,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如果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形势就不可能持续好转。如今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多、交叉施工多、个别施工人员素质也不高,对于不安全不文明的施工行为不纠正、不整改。而在进入2020年以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对于保证施工工地现场安全,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智能化监控系统在施工工地安全中的广泛应用
智能化监控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通过配备高清摄像头、智能图像识别与分析软件等先进设备和技术,该系统可以高效精准地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潜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无论是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还是设备的故障状态等,都能在第一时间被敏锐捕捉到,并迅速发出清晰明确的警报信号。
这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利用定位技术,对安全帽进行北斗/GPS定位,对安全帽是否正确佩戴进行监测;安全绳佩戴进行监测;反光衣穿戴进行监测;现场吸烟监测;被动火源主动报警,主动涉火(电焊、气焊(割)、喷灯、砂轮)全程监控,操作全过程视频监拍留底。
可以利用VR、AI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区域权限设定,同时赋予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现场人非必要不得在未授权区域滞留\徘徊。全域智能监控系统将全程对跨权限活动人员进行跟踪\抓拍,发现异常\危险行为系统自动预警。并通过移动端管理软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处置。
三、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各类高度灵敏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精确监测和实时反馈,从而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例如,当监测到结构变形超出安全范围,或者地质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时,传感器能够及时发出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紧急应对措施,避免潜在危险转化为实际的安全事故。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工地安全培训方面的独特作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高度逼真的施工场景,为施工工人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安全培训体验。工人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操作,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正确方法。这种培训方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
通过广泛收集和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借助强大的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施工工地的安全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精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实现对施工工地安全的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掌控。同时,大数据与云计算还能够为安全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依据,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有序。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新技术在施工工地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和充满潜力。预计未来将会出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智能化监控系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实现施工现场各类设备和资源的更加紧密连接和协同工作;同时,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也可能为施工工地安全保障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通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未来有望实现建筑行业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和质的飞跃。利用新技术保证施工工地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实现建筑行业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工地的安全与稳定,为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民航二所物流公司 林典